<output id="fwgtv"></output>

        <code id="fwgtv"></code>

          <output id="fwgtv"></output>
        1. 晉朝皇帝列表

          Dec25

          晉朝皇帝列表

          時間:2017/12/25 15:01 | 發布:歷史新知網

          晉朝皇帝列表

          01.jpg

          西晉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年號
          高祖(晉世祖追尊)
          宣帝
          司馬懿
          179年-251年
          世宗(晉世祖追尊)
          景帝
          司馬師
          208年-255年
          太祖(晉世祖追尊)
          文帝
          司馬昭
          211年-265年
          世祖
          武帝
          司馬炎
          236年—290年
          265年-290年
          泰始 265年-274年咸寧 275年-280年太康 280年-289年太熙 290年-290年
          孝惠帝
          司馬衷
          259年—307年
          290年-307年
          永平 291年-291年元康 291年-299年永康 300年-301年永寧 301年-302年太安 302年-303年永安 304年-304年建武 304年-304年永興 304年-306年光熙 306年
          孝懷帝
          司馬熾
          284年—313年
          307年-313年
          永嘉 307年-313年
          孝愍帝
          司馬鄴
          300年-318年
          313年—316年
          建興 313年-317年

          東晉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年號
          中宗
          元帝
          司馬睿
          276年—323年
          317年-323年
          建武:317年—317年太興:318年—321年永昌:322年—323年
          肅宗(肅祖)
          明帝
          司馬紹
          299年—325年
          323年-325年
          太寧:323年—326年
          顯宗(顯祖)
          成帝
          司馬衍
          321年—342年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咸康:335年—342年
          康帝
          司馬岳
          322年—344年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孝宗
          穆帝
          司馬聃
          343年—361年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升平:357年—361年
          哀帝
          司馬丕
          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興寧:363年—365年
           
          司馬奕
          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簡文帝
          司馬昱
          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帝
          司馬曜
          362年—396年
          372年-396年
          寧康:373年—375年太元:376年—396年
          安帝
          司馬德宗
          382年—418年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元興:402年—404年義熙:405年—418年
          恭帝
          司馬德文
          386年—421年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晉朝簡介  

          晉朝皇帝列表,包含了晉朝歷代皇帝的廟號、謚號、姓名、年號、在位時間、順序、皇帝簡介等資料,以列表形式展現,供您方便查詢。  

          晉朝(265—420年),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馬炎登基,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02.jpg

          晉朝追封的先祖有:高祖司馬懿、世宗司馬師、太祖司馬昭。  

          西晉(265~316年)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篡奪皇位,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司馬炎就是晉武帝(廟號世祖),它以其強大的 ... 力量統一了當時還處于分裂之中的中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后的混亂局面,。但由于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在很短的時間內,西晉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國又恢復到原來的分裂狀態。這朝代為時僅五十一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三十七年。  

          崛起與統一  

          晉朝皇族的源頭為河內司馬氏,在曹魏時代已世代為官。如司馬朗、司馬懿及司馬孚等兄弟總共八人,時人稱“八達”。其中司馬懿具有政治及 ... 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漢北伐及平定遼東,成為了魏國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曹爽受遺共同輔政,但之后司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發生高平陵事變,司馬懿重奪政權,至此司馬氏開始專政。在司馬懿去世后,其子司馬師及司馬昭逐漸鞏固司馬氏的勢力。此期間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戰爭(史稱壽春三叛),皆被平定。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鐘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于劍閣。最后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最后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后鐘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后于266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270年河西鮮卑族禿發樹機能叛亂,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馬炎在此時先做好伐吳準備,他派羊祜守襄陽與孫吳名將陸抗對峙,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艦。274年陸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議伐吳,遭賈充反對而作罷。經過多年準備,279年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后司馬炎決定于該年12月進攻東吳,史稱晉滅吳之戰。司馬炎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濬軍、中游杜預等軍、下游王渾等軍共六路并進。最后于280年逼近建業,孫皓投降,孫吳滅亡,全國重新大一統。西晉統一天下后,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主要是晉武帝推行了一些積極的政策。西晉之初,天下初定,飽經戰亂之苦的人民非??释捕ǖ纳?。晉武帝順應民意,大力發展農業,頒行戶調制,減免徭役,設立“常平倉”等等。晉武帝在位的時期是西晉社會經濟最好的時期。  

          內憂外患  

          西晉的政治風氣日益敗壞。在曹魏時期,世族遭到刻意壓抑,提倡唯才是舉,但名節也逐漸式微。司馬氏執政后又誅 ... 異己,世族在司馬懿及陳群羽翼下又漸漸抬頭。這使得西晉開國功臣有大半屬于無德又無才的人物。當時較出名世族有瑯琊王祥、榮陽鄭沖、陳國何曾、臨淮陳騫、潁川荀顗、荀勛、河東衛瓘、河東裴秀、太原王渾、泰山羊祜、河內山濤、京兆杜預等。當時社會“奢侈”和“ ... ”不斷。此時世族大多失去東漢世族的優良傳統,反而汲汲求利。石崇為當時首富,在金谷建立別館,他曾與外戚王愷斗富,當時晉武帝不加阻止反而幫助王愷。由于奢侈和 ... 密不可分,當時士大夫幾乎都收賄聚財。而晉武帝雖屢屢提倡節儉,但未以身作則,徒托空言。曹魏時期的清談,到晉代時許多士大夫紛紛效仿,最終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祿又求出世隱遁的士大夫。  

          由于諸臣在“平吳”與“立嗣”議題上發生爭執,使得黨派形成。羊祜與張華支持伐吳,認為必克;但司馬氏寵臣賈充、荀勛及馮紞反對,所以拖延數年。等到平吳后,賈充慚恨失計,于是怨恨張華。在立嗣上諸臣爭執更劇。當時太子為司馬衷,昏庸無能。武帝之弟齊王司馬攸較仁孝慧敏。大臣衛瓘、和嶠主張廢衷立攸,但遭荀顗、荀勛及馮紞極力反對。最終晉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并遣返齊王攸回其封國,齊王攸最后憤怨而死。西晉立國后,晉武帝分封諸王,于277年遣諸王就國,其中一些王都督諸州 ... 。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瑋督揚州。統一之后,為了避免東漢末期諸州割據再度發生,裁撤州郡守兵。武帝分封諸王與去州郡兵是為了避免權臣專政及地方割據,但卻使得地方宗室權力有逐漸凌駕中央的趨勢。當時邊境的胡族遷入中原,對晉帝國呈現半包圍形勢。這些胡族時時受漢官欺壓或受 ... 歧視,因此心生不滿。270年河西鮮卑族禿發樹機能叛亂,匈奴族劉猛也叛而出關,直至279年方平定。其后郭欽、江統等人相繼以徙戎論,勸武帝用武力將內遷的外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但武帝不用。使得朝廷元氣大傷后,周邊胡族發生五胡亂華。  

          晉武帝天資平平,十分好色,于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吳之后又將孫皓后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使得當時后宮具有萬人規模。他繼承先帝基業而稱帝,本非雄略之才,他未能解決政風奢持和 ... 、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賈后干政與八王之亂  

          290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莸刍栌篃o能,史載他游于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亂,百姓餓死,他竟說:“何不食肉糜?”?;屎筚Z南風野心勃勃,趁機干政。當時楊駿擅權,與賈后對立,汝南王司馬亮怕楊駿要害他,逃亡許昌。楊駿為了鞏固自身勢力,任命其親信掌管禁軍,此舉使宗室諸王與某些大臣不滿。291年賈后借由楚王司馬瑋除去楊駿及其勢力,任命汝南王亮與衛瓘掌政。不久賈后利用楚王瑋與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衛瓘,再以偽詔 ... 楚王瑋,任命張華、裴頠及賈模等人掌政。至此賈后奪權成功。所幸張華等人同心協力,盡忠職守,政局得以穩固。294年匈奴族郝散叛亂,不久平定。296年其弟劉度元以齊萬年為首,聯合西北馬蘭羌、盧水胡叛變,晉軍大敗,周處陣亡。299年齊萬年之亂平定。江統建議將胡族遷離,但晉室無力。  

          由于太子司馬遹非賈后親生,賈后意圖廢除。300年太子被賈后誣蔑謀反,被廢。趙王司馬倫采孫秀計,挑撥賈后 ... 掉太子。而后趙王倫聯合齊王司馬冏以替太子報仇為由發兵去除賈后及其黨羽,趙王倫專政。于301年,趙王倫自立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為太上皇。三月,齊王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常山王司馬乂(后封長沙王)伐趙王倫。五月去除趙王倫及其黨羽,惠帝復位,齊王冏專政。302年成都王穎及河間王颙派軍討伐齊王冏,長沙王乂于京城洛陽響應。最后齊王冏及其黨羽被除,長沙王乂掌政,成都王穎于鄴遙控。  

          303年成都王穎為了去除駐守京城的長沙王乂,聯合河間王颙率軍攻擊洛陽,但被長沙王屢屢擊敗。304年初洛陽城缺糧,東海王司馬越勾結禁軍擒長沙王,開城投降。長沙王被河間王將領張方用火烤死,成都王穎迫惠帝立其為皇太弟,河間王颙為太宰,東海王越為尚書令。成都王勝利后,班師返鄴,政治中心北移。而后東海王越集結各方兵力,挾惠帝討伐成都王穎。最后失敗,惠帝被俘,東海王逃至其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北),河間王將領張方占領洛陽。  

          但不久東海王的親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幽州刺史王浚聯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擊敗成都王。成都王挾惠帝逃至洛陽,投靠擁有關中及洛陽的河間王,最后成都王被廢,河間王改立司馬熾為皇太弟。305年東海王越在山東再次起兵,西向進攻關中。306年東海王越攻入長安。河間王颙和成都王穎敗走,最后相繼被 ... 。東海王越迎惠帝還洛陽,隨后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專政。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八王之亂  

          中國西晉時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是個 ... ,即位后,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于元康元年(291)與楚王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 ... 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瑋 ... 汝南王亮,然后反誣楚王瑋矯詔擅 ... 大臣,將瑋處死。賈后遂執政,于元康九年廢太子遹,次年 ... 之。從此,諸王為爭奪統治權,展開極其兇殘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倫聯合齊王冏起兵 ... 賈后。永元年(301),趙王倫廢惠帝自立。趙王倫篡位后,鎮許昌的齊王冏起兵討倫,鎮鄴的成都王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颙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 ... 死趙王倫。齊王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乂也舉兵入宮 ... 齊王冏,政權落入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颙、成都王穎合兵討長沙王乂。司馬颙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余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里的東海王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乂,將其交給河間王颙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越對成都王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蕩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颙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東海王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颙。光熙元年(306),東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穎、河間王颙相繼為其所 ... ,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 ... 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  

          特色  

          西晉乃魏晉南北朝中唯一處于統一的年代。由于魏晉以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長期割據,地位可比帝王(如司馬氏篡曹魏正是),長期以來都令中國處于分裂割據局面。在曹魏時,世族受到一定的抑止,且晉武帝憑借其威望,又先后分封宗室郡國并都督諸州和實行占田制、蔭客制,也稍微限制世家大族的無限擴張。司馬炎代魏后,認為魏之滅亡,是由于宗室不強,導致權臣篡位,所以就改變了曹魏的中央集權制,學習西周大搞分封。希望司馬氏的統治會因此而“歷紀長久,本支百世”。但藩王擁兵割據,晉武帝一死,八王之亂,失去了維系統一的重心,中國又再一次分裂。  

          同時西晉另一特色是胡人內遷。漢末以降,北方大量少數民族遷入,西晉時關中一帶胡人已占當地人口一半。這些胡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五胡十六國時君主之一的石勒為例子)。由于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 ... 相差不遠,形成割據勢力,為西晉亡國埋下伏線。  

          西晉經濟  

          三國末年,蜀國有94萬人口,吳國有52萬余戶、230萬余人口,魏國(含蜀國)有94萬余戶、537萬余口,共計146萬余戶、767萬余口。而在大約280年,西晉的戶數就增加到2459840戶,口數達到16163863,大大超過了三國末年的戶口數。顯然,不僅是因為戰爭結束,而且也是因為剝削減輕、登記戶口恢復,以及少數民族內附導致人口的增加。  

          西晉實行占田制。占田制包括下列內容:  

          其一,戶調式:凡是丁男(男、女16歲以上至60歲為正?。┝舻?,每年交納戶調絹三匹,綿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15歲以下至13,61歲以上至65為次?。┝舻?,納半數。邊郡民戶的戶調,納規定數目的三分之二,更遠的納三分之一。  

          其二,農民的占田和課田:男子一人有權占土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這是應種土地的限額,不是實際授與的地數額。在占田之中,丁男有五十畝、次丁男有二十五畝、丁女有二十畝要課稅,這叫課田。每畝課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額征收。  

          其三,士族地主占田、蔭客和蔭親屬等特權:一品官有權占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占田十頃。貴族官僚還可以蔭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族。從一品官到九品官還可以蔭佃客十五戶到一戶,蔭衣食客三人到一人。

          美女被弄到高潮抽搐喷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