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資料是由(歷史新知網www.hugsforbaby.com)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布的內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如果要論實力應該屬秦國最強,但沒辦法替他們這么實質的排列強弱。
補充重要戰爭史給你看吧
秦二世二年(西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后,繼敗楚地反秦武裝, ... 項梁,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于巨鹿南數里的棘原,并修筑兩側有土墻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秣。趙將陳余率軍數萬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楚懷王派宋玉為上將軍,項羽、范增為將,率主力5萬救趙,同時派劉邦西進攻秦。三中十月,宋軍行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停留46日不進,想坐觀秦、趙相斗,以收漁人之利。項羽憤 ... 宋玉,被楚懷王任命為上將軍。
十二月,趙將陳余派5000人出戰,結果全部陣亡。當時齊、燕等各路反秦武裝已達陳余營旁,皆不敢戰。項羽派英布、蒲將軍率軍2萬渡過漳水,斷敵通道。英布、蒲將軍初戰獲勝,切斷了章邯與王離的聯系。項羽立即率領全部楚軍渡過河水,下令全軍破釜沉舟,每人攜帶三日口糧,以示決一死戰之心。楚軍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章邯軍,齊、燕等各路援軍亦沖出營壘助戰,俘王離, ... 其副將,解巨鹿之圍。自此,各路反秦將領皆服項羽。章邯固守棘原與項羽對峙,派部將司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當時,秦廷趙高專權,猜忌將相,欲 ... 司馬欣。司馬欣潛回棘原,勸章邯早圖良謀。章邯在降楚、退軍之間猶豫不決。項羽派蒲將軍率軍日夜兼程渡三戶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縣西南),斷秦軍歸路,自率主力大敗秦軍。章邯進退無路,率軍20萬請降。秦軍主力遂告覆滅。
巨鹿之戰是秦朝末年,項羽率軍和秦軍在巨鹿(古縣名,在現在河北平鄉西南)展開的一場決戰,最后項羽獲勝,這是秦末戰爭中消滅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戰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韓、趙、魏、楚、燕、齊、秦,人稱「戰國七雄」。
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馬陵之戰,用奇計打敗了魏軍。從此,齊國成為中原最強的國家。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實行連坐之法等,使秦國成為戰國中期以后最為強大的國家。
魏將公孫衍行合縱之策,促使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為王,以聯合抗秦。但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魏惠王受到齊楚的打擊,任用張儀為魏相,想聯合秦、韓之兵以伐齊、楚。但張儀的真正意圖,是要魏國首先事秦,而讓其他諸侯國仿效。魏惠王沒有聽從張儀的意見,在齊、楚、燕、趙、韓等國的支持下,于周慎靚王二年(前319年),趕走張儀,以公孫衍為魏相。次年,公孫衍發動魏、楚、燕、趙、韓五國第一次合縱攻秦,以楚懷王為縱長,被秦擊潰。
趙武靈王改傳統的甲兵為騎兵,改車戰為運動戰,使趙國的 ... 實力大為增強,成為秦國向東發展的新障礙。秦昭王為了打擊趙國,派穰侯魏冉到齊, 約齊閔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聯合五國攻趙。游說家蘇秦識破了秦的陰謀,勸告齊閔王放棄帝號,發動合縱,會合燕、韓、魏、趙等五國軍隊,于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聯合政秦,秦被迫割地給魏、趙以求和。
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就是與遠方國家結盟,集中力量先打敗鄰近的國家,再逐步兼并其他各國。秦昭王納范雎之策,于周赧王五十年(265前年)出兵伐韓,封閉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系,迫使韓國將上黨獻給秦。上黨軍民向趙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